相关考题

问答题 材料一:国际金融危机深化蔓延,世界经济复苏步履维艰。一些国家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给全球经济复苏和国际金融稳定带来多方面影响。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进一步显现,暴露出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缺陷以及相关国家在体制机制、政策理念、发展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弊端,更有一些国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街头示威抗议运动。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下滑,新兴市场国家面临外部需求萎缩、内部通胀加剧等挑战,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明显增多。国际权威机构认为,世界经济增速会从2010年的5.1%降至2011年的4%。世界经济缺乏强有力的新增长点,可能在相当长时期内呈现低速增长态势。材料二:世界金融危机对于中国来说,仍然是一种机遇。怎样利用好这个机遇,确实值得认真思考。以前我们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千方百计推外向型经济,我们的外贸依赖度达到66%,高出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倍到三倍,这也带来影响:对外依赖度过大,自主性就减弱了。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必须启动内需,这次金融危机就会让我们更好地启动内需、调动内需。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应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问答题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山东省委、省政府将进一步转方式调结构,努力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为进一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2010年10月,山东省委组织专家分赴全省17市进行了实地调研。针对调研中发现的新问题,山东省委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和群众的建议,深化了对转方式调结构的认识。结合材料,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分析山东省委开展调研工作的合理性。

问答题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专家指出:鼓励财产性收入目的是使中等收入者占多数,有利于促进共同富裕。这次提出的是“使更多的群众拥有”,它从属于发展成果群众分享的理念。这一理念不仅是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乃至经济体制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志,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运用哲学常识知识,分析为什么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