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

A.《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萧统的《文选》,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集。从内容上看,主要是写作者的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与相思。从写法上看,多联想与相像,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B.五言诗:中国古代诗歌体裁。全篇以五字句构成。最早产生于汉代民谣和乐府民歌。到了东汉时期的乐府民歌,其五言形式已臻于成熟,如《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文人五言诗是在学习民歌的基础上出现的。标志着文人五言诗达到最高成就的,是东汉末年无名氏的《古诗十九首》,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之为“五言之冠冕”。
C.建安以后,五言诗创作日趋繁盛。唐代以后,五言诗更为发展,出现了五言律诗和五言绝句。由于五言诗可以容纳更多的词汇,从而扩展了诗歌的内容,更灵活细致地抒情和叙事,因此,它适应汉以后发展了的社会生活,逐步取代了四言诗的正统地位,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唐以前的五言诗遂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了。
D.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一名吉利,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大魏武皇帝”。罗贯中《三国演义》将其刻画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代表作有《苦寒行》、《龟虽寿》、《短歌行》《观沧海》等。属乐府歌辞。开创“建安风骨”新风。鲁迅称他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