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 某矿地质构造复杂程度为Ⅲ,煤层稳定程度为Ⅰ,则该矿井地质条件分类应为()。
问答题 1988年1月1日10时10分,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梁洼镇南街村煤矿主副井贯通巷掘进头出现空气变冷,煤壁挂汗、裂缝滴水、炮眼向外流水、顶板滴水、水响声、臭鸡蛋味、夹钎子等透水预兆时,矿领导不下井察看险情,没有执行“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制度,既不撤人,又不向上级汇报处理,强令工人冒险作业,导致透水事故,造成11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25万元。通过此案例,说明为什么采掘工作面或其他地点发现透水预兆必须停止作业,采取措施?透水前的预兆有哪些?
问答题 ××矿一立井对540上山组织了一次探水掘进,前方积水情况复杂,当边探边掘逐渐接近积水区时,考虑到煤层松软,不安全,便在迎头砌筑了水闸墙,安设套管水门,在墙外试放水。经打钻孔五个,有三个孔以6m3╱min的排水量控制放水,有关的古井水位即逐步下降。当时很高兴,想将老空水放尽即掘通老空采煤。然而由于积水量大,正常涌水量也较大,一直到雨季,积水也没有放尽。而当年雨季降雨量又特别大,季节性河沟水量猛增,河滩上的一些隐蔽古井筒在雨水渗泡下相继坍陷,河水倒灌,疏放的老空重新充水,放水孔水压不断上升,出水量不断加大,与此同时井下其他地点涌水量也急剧增加,矿井主泵房严重告急。幸好当时放水上山迎头有水闸墙,立即关闭水门,停止了老空放水,保住了主泵房,矿井转危为安。但不久,由于老空水酸性大,放水套管水门已被严重腐蚀,不能有效控制水量,再次出现了险情。通过这一事例,说明对老空水通盘了解其积水分布、水位、水质及周围水力联系状况等应注意的问题?